2017年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工作情况通报
来源: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就业服务指导中心     时间:2018-02-05     作者:信息科

      一、总体情况

      (一)调查录入数据情况

      通过中国残联残疾人人口基础数据库中16-35岁持证残疾入基础信息与教育部2017届高校毕业生数据库进行比对,生成了2017届高校残疾入毕业生共17588名。2017年4月中国残联下发至各地。截止2017年年底,各地实际调查录入17071人,调查录入率97. 06%。调查录入率低于80%的省份有:江西、西藏。

      (二)就业率情况

      各地录入实名制系统大学生子模块数据中,2017届高校残疾入毕业生多种形式已就业8706人,全国平均就业率为61. 53%,较2016年提高5.08%。(注:已扣除暂不就业和其他特殊原因无法就业的残疾学生)。当年就业率高于70%的省份有: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陕西、青海、新疆兵团。当年就业率低于50%的省份有:河北、山西、辽宁、吉林、江西、海南、贵州、甘肃、新疆、黑龙江垦区。

      二、经验和做法

      (一)积极利用比对数据、摸清残疾人毕业生情况17588名2017届残疾入毕业生分别毕业于全国2191所高校,其中,特教院校(含下设特教学院高校)、以及开设特教专业的高校一共18所,毕业生1807人,占比10. 27%。非特教学生为主且分布极为分散。为了找到学生,各地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动员各方力量摸清学生底数,建立服务档案。

      北京市通过联系高校、查阅档案、上门入户、电话随访等方式,做好残疾人大学生生源核对、求职需求信息收集等墓础性工作,对于上门调查无此人和人户分离情况,通过办证系统查询或

      通过学校和户籍所在地的派出所进行查找。天津市将中国残联下发数据和“天津市残疾人大学生助学金系统”数据进行再比对,按区县制成学生调查名录,设计调查问卷,组织调查培训,市、区、街(乡、镇)上下联动,开展入户调查、入校调查、约见调查,组织残疾人毕业生职业能力测评,宣传就业政策,提供就业辅导。共走访了天津市38所高校、131户残疾人家庭、196个用人单位、111条街道,遍布全市近一半街(乡、镇)。福建省将残疾高校毕业生纳入就业援助范围,利用春节期间学生返乡时机做好摸底。在日常工作中,基层就业指导员家访时按照高校毕业生的区域分布、基本需求、家庭状况及就业、培训等情况,做好登记。在每年6月全省安置残疾人高校毕业生用人单位补贴申报期间,各县区对相关安置企业进行跟踪并及时录入信息。湖北省通过街道、乡镇宣传鼓励大学生主动上门或电话实名登记,依托动态更新工作展开拉网式摸底调查,通过入户调查、电话查找、部门比对、亲朋好友确认等办法确保联系到学生。湖南省积极协调省大中专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进行信息衔接,获取应届毕业生的联系方式,并通过二代证系统逐一落实服务对象及其家人情况,摸清毕业生需求,分类分层坎进行就业指导。四川省实时跟踪数据收集和录入情况,针对基层反映的问题利用工作群及时指导解决,对各市州残联的调查进度进行通报,通过现场入户、电话访问、网络调查等多元化的形式,将1232名学生信息全部收集录入。青海省逐一走访省内十所高校,摸底学生情况、建立就业未就业档案;对省外学生电话回访、组建QQ群,做好跟踪服务。新疆兵团主动与兵团教育局、人社局合作找到每个学生,切实采取措施解决往年调查录入率低的问题。

      (二)切实抓好就业创业政策落实

      近年来,国家和地方出台了很多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政策文件,开展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技能就业行动等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各地结合本地实际,采取多种措施确保政策落地。

      1.着力构建高校残疾人大学生就业创业政策支持体系

      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浙江省、福建省、河南省、湖南省结合本地实际进一步细化完善国家和地方有关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政策措施,构建高校残疾人大学生就业创业政策支持体系。河南省规定用人单位当年安排的残疾人大学生计入年度安置比例;促进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制定年度招录计划,确定适宜岗位面向高校残疾毕业生开展招录;残联在招录工作人员和安排残疾人专职委员岗位时,优先录用高校残疾人毕业生;为自主创业的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办理《残疾人个体经营优惠证》;在一个月内为登记求职的高校残疾人毕业生至少提供两次就业信息;开设见习登记服务项目,为有见习霈求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残疾人毕业生提供见习岗位等等。四川省将从2018年开始对高校毕业生求职补贴发放扩面提标增速。一是扩大发放范围,将发放对象从城乡低保家庭毕业生、残疾毕业生、已获得国家助学贷款的毕业生,扩大到贫困残疾人家庭毕业生、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毕业生和特困人员中的毕业生。二是提高发放标准,从每人800元提高到每人1200元,涨幅达50%。三是提前发放时间,从毕业生离校前发放,提前到毕业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前发放。

      2.积极推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招录残疾人

      江苏省组织召开全省党政机关招录残疾人工作座谈会,邀请上海市介绍工作经验,省级公务员招考提供29个招录残疾人岗位。浙江省中心为全省公务员四级联考工作提供调查摸底、宣传动员、协助报名资格审核、考前辅导培训、笔试面试等环节的服务;编写了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残疾人工作指南,经省人社厅同意后实施,并用于指导市县两级。据不完全统计,省市县事业单位共提供专设残疾人就业岗位近30个。山东省将定向招录残疾人工作延伸至9个地市,促进残疾毕业生按比例就业。湖南省中心在全省首次定向招录工作中带头拿出会计岗位招录残疾人毕业生就业。

      3.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教育部门加强沟通与合作

      北京市联合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市毕业生就业服务中心编写《残疾人大学生指导手册》和《残疾人大学生人力资源管理孚册》,把残疾人大学生就业服务与公共就业服务对接,便于用人单位了解各项政策措施。浙江省残联与教育厅对高校应届残疾人毕业生的数据信息进行了比对和共享。四川泸州市积极发挥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创业服务市场和创业孵化基地等各类政府、社会资源的作用,支持高校残疾人大学生自主创业。广东省连续五年与省教育厅合作开展全省高校残疾人毕业生供需见面(线上线下)系列活动,用人单位参与热情越来越高,进场企业和招聘职位层次逐年提升。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大学生就业服务专项活动

      1.招聘会

      专场招聘会。北京、天津、河北、上海、吉林、浙江、福建、河南、安徽、四川、海南、广东、南京等省市利用大学生专场招聘会,宣传动员用人单位提供适合残疾人毕业生的岗位,推荐就业成效显著。

      网上双选会。2017年7月3日-14日,依托中国残疾人就业创业网络服务平台,与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共同举办“2017年高校残疾毕业生网上双选会”。辽宁、浙江、湖北、陕西、山东、北京、江苏、广西、天津、上海、宁夏、安徽提供了较多的有效岗位,全国共收集了约6000个相关岗位。

      与企业合作定向招聘。天津市走进渣打银行、大众汽车变速器、普华永道等高端企业组织,开展高校残疾毕业生定向招聘活动,先后组织70多名应届残疾毕业生和进行重点推荐,最终帮助34名高校残疾毕生实现就业梦想。

      2.就业见习

      天津市新建残疾人就业见习基地6个,各级劳服机构以“入职即入学,见习即入岗”的思路,帮助37名见习残疾高校毕业生被见习单位直接留用。甘肃省结合当地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选择5个资质佳、发展前景好的用人单位作为应届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组织开展见习供需见面活动,及时为有见习需求的未就业高校残疾人毕业生提供见习岗位。

      3.团体活动

      北京市举办暑期职业训练营、企业导师学生见面会、企业认知行、就业创业政策讲座、模拟面试大赛等团体活动,帮助学生提高职场适应力。天津市组织天津理工大学和滨海新区外资企业协会签订残疾大学生员工培训协议,开展送培训进企业活动,稳定残疾高校毕业生就业。湖南省组织未就业高校残疾毕业生参加职场训练营,省中心委托专业的教育咨询机构,为培训学员提供了湖南省残疾大学生就业援助政策、求职技巧、职业生涯规划、企业实地观摩等课程。杭州市举办应届大学生职业指导培训讲座,专门设置了“心态调整”、“求职技能提升”、“职业生涯规划”等三个课程,邀请高校专家和企业高管授课。福建省与省医务志愿者协会幸福人生心理援助专业委员会合作,面向学生及家长开展职业心理咨询服务。

      4.雇主培训

      江苏省组织两期驻宁部眢属单位雇主培训班,组织南京白下高新园区企业人力资源负责人召开交流座谈会。青海省与省心理咨询研究中心合作开展5场雇主培训等方式,使西宁机场、娃哈哈西宁工业园区等中大型企业集团了解政策、了解学生,帮助104名残疾大学生实现就业。

      5.多渠道开发岗位

      北京市充分利用按比例就业审核工作契机将有意向招聘残疾人的单位纳入残疾人大学生就业岗位资源库,主动跟进,开展个别化政策咨询和用工指导服务,动员用人单位安置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山东潍坊市在开展按比例安排就业年审时,协调用人单位为残疾人大学生提供工作岗位,用人单位当年安排的残疾人大学生可计入上年度安置比例,大大提高了用工单位按比例安置残疾人毕业生就业的积极性。莱阳市打破地域界限,主动推荐毕业生到青岛市的用人单位就业,使得就业率明显提高。

      6.创新服务方式

      上海市在日常就业服务中,通过“职乐通”平台为残疾人大学生开展360度情景模拟,全程跟踪残疾人大学生的在线职业能力测评情况,重点对残疾人大学生的就业行为和就业能力进行分析,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到自身职业兴趣、就业能力及需要改进和提升的地方,帮助他们足不出户体验职场生活,并为他们个性化推荐就业。

      三、存在主要问题

      一是部分地区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仍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工作积极性不高,欠缺主动服务意识。

      二是部分地区不重视与教育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联系沟通,缺乏协调合作意识。

      三是部分地区不重视实名制系统大学生子模块录入工作,调查录入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对有就业意愿未就业学生没有积极开展一对一的就业服务,末按要求完成当年就业率任务目标。

      四、措施

      (一)各级残联和就业服务机构要高度重视应届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工作,作为残疾人就业的重要工作来抓,列入各级残联工作考核重要内容;系统内各相关部门应积极配合,把高校学生入学帮扶和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结合起来,做好全过程跟踪服务。各省应分析研究辖区内高校残疾毕业生工作情况,梳理落实各项优惠政策,统筹协调、督导较差地区工作。

      (二)各地要加强与人社、教育、高校等相关部门的合作,摸清本地区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就业的需求与问题,制定有针对性的服务计划。有特教院校的地方,要加强与特教院校的沟通合作。要主动联系本地区残疾学生较多的高校,协助做好残疾学生就业服务工作。加强对高校、用人单位、毕业生的政策宣传,确保国家、地方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做好对用人单位的服务,鼓励各类用人单位安置残疾人高校毕业生。

      (三)各地应针对不同类别、等级残疾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隶,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创业服务,建立对有就业意愿尚未就业学生的追踪帮扶机制。加强对中重度残疾学生特别是智力、多重、精神和听力残疾学生的一对一就业服务,重点是提升其就业竞争力,充分利用就业见习、实训基地等实践实训方式对残疾人大学生进行指导教育。